哭沈东甫

曲曲溪云抱隐居,晚年问叶结相于。
缁尘别后山河隔,白社生前笑语疏。
高允谁为徵士颂,嵇康久作绝交书。
箧中纠谬存唐史,尚有儿孙检蠹鱼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哀悼友人沈东甫的深情之作,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隐士的形象,并表达了对逝去友谊的痛惜。

前两句描绘沈东甫的隐居生活:溪流蜿蜒、云雾缭绕的幽静环境,晚年与落叶为伴的淡泊心境。"问叶结相于"用落叶与人为伴的意象,展现他亲近自然的隐士风骨。

中间四句写生死相隔的遗憾:自从分别后,就像被山河阻隔("缁尘"指世俗纷扰);回忆生前在白社(文人雅集)的谈笑已成往事。用高允(北魏隐士)和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典故,暗指沈东甫生前不慕名利、坚守节操的品格,如今却再难寻觅这样的知己。

最后两句睹物思人:看到沈东甫留下的书箱里,那些考订唐史谬误的手稿,还有他的儿孙仍在翻阅这些被蠹虫啃食的书籍。通过"纠谬唐史"的细节,既展现逝者的学识,又以蠹鱼(书虫)啃书的画面,暗示时间流逝、斯人已逝的惆怅。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溪云、落叶、书稿等日常意象,在平淡叙述中渗透着深厚的友情。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画面:故人留下的书籍被虫蛀蚀,儿孙仍在翻阅——这个细节既温暖又伤感,让读者感受到友谊的延续与生命的无常。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