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人行(丁亥)

步出西郭门,遥望北郭路。
里胥来捉人,县官一何怒。
县官去,边兵来,中流箫鼓官船开。
牛羊橐驼蔽原野,天风蓬勃飞尘埃。
大船峨峨驻江步,小船捉人更无数。
颓垣古巷无处逃,生死从他向前路。
沿江风急舟行难,身牵百丈腰环环。
腰环环,过杭州,千人举棹万人讴。
老拳毒手争驱逐,慎勿前头看后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官府抓壮丁的残酷画面,用白描手法展现了底层百姓的苦难。

开篇就像电影镜头:主人公走出西城门,远远望见北城路上,凶神恶煞的衙役正在抓人,县太爷在后方怒目而视。紧接着场景切换,官兵乘着鼓乐喧天的官船而来,原野上满是征用的牲畜,尘土飞扬中透着压抑。

中间部分特写抓人细节:大船停在江边,小船四处搜捕,百姓躲进破败巷子也无处可逃,只能像牲口一样被驱赶。最揪心的是对纤夫的刻画——他们在急流中弯腰拉船,腰间缠着沉重的纤绳,像牲口的套环。

最后写到押送队伍的场面:过杭州时看似热闹(千人划桨万人唱),实则暗藏暴力("老拳毒手"的殴打)。末句"慎勿前头看后头"堪称全诗警句,既写被抓者不敢回望的恐惧,也暗示读者:这光鲜场面背后,是无数家庭破碎的悲剧。

全诗像一组纪实镜头,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捉人-押送-劳役"三个场景的递进,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所谓官府威风,不过是建立在百姓血泪之上的暴力机器。最震撼的是那些沉默的细节——飞扬的尘土、环环相扣的纤绳、不敢回头的囚徒,比任何控诉都更有力量。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