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小饮牡丹花下待崔三景侃不至

燕燕莺莺久作群,墙头入夜望如云。
得天独厚开盈尺,与月同圆到十分。
何处更容倾国见,此香先已上楼闻。
谁怜露白灯红夜,倚遍熏炉待鄂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等待友人未至的惆怅场景,充满浪漫与孤独交织的美感。

前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展现牡丹花开的盛况:将花丛比作莺燕群聚,墙头望去如云霞般绚烂。牡丹花得天独厚地绽放,花朵大如圆月,展现出极致的美丽。这里用"盈尺"形容花朵之大,"与月同圆"则巧妙地将花与月相映成趣。

后四句转入等待的愁绪:这么美的花容堪比倾国佳人,花香早已飘上小楼,但期待的人却迟迟不来。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在露水渐浓、红灯高挂的夜晚,主人公孤独地倚着熏香炉,痴痴等待那位像鄂君(古代美男子)一样的友人。

全诗妙在将牡丹的艳丽与等待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花开得越盛,等待就越显落寞。诗人用"露白灯红"这样色彩强烈的意象,烘托出夜深人静的孤独感,而"倚遍熏炉"这个细节更是把焦灼期盼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