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小镇的宁静夜景,充满生活气息和悠然自得的情调。
开头"危楼高百尺"用夸张手法写江边高耸的酒楼,暗示诗人登高远眺的视角。"水落岸如山"则通过水位下降后露出陡峭江岸的景象,暗示此时可能是秋冬枯水季节。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小镇生活:村里店铺还亮着灯营业,停泊的船只挂着灯笼各自占据港湾。这里没有城市喧嚣,不用借酒消愁,连鬓角都沾不上灰尘——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忽然听到渔夫的笛声随风飘来,仿佛能压住江浪的声响。这个"压"字用得巧妙,把无形的笛声写得有了重量感,让人仿佛看到笛声在夜色中与波浪共舞的画面。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江村夜景,通过灯火、笛声等细节传递出闲适心境,最后用笛声与浪声的交融收尾,余韵悠长。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选择与描写,自然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