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九日顾伊人和元人斋中杂咏诗成持示戏效其体 其一 焦桐

流落中郎怨,薰风意乍开。
响因知已出,歌为逐臣哀。
一曲尊前奉,千金爨下材。
汉家忘厝火,绝调过江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焦尾琴的故事,但背后藏着更深的人生感慨。

前两句说这张古琴(焦桐)本是良材,却流落民间无人识,直到遇到懂它的蔡邕(中郎)才被发现。就像春风吹开花朵一样,它的价值突然被看见。

中间四句用琴声作比喻:好琴只为知音而响("响因知己出"),琴声里能听出被贬官员的哀愁("歌为逐臣哀")。虽然现在它被珍重地摆在酒宴上演奏("一曲尊前奉"),但别忘了它曾经差点被当柴烧掉("千金爨下材")。

最后两句意味深长:汉朝统治者忙着争权夺利("汉家忘厝火"是典故,比喻危机就在眼前却无人理会),而这把琴的命运就像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只能带着绝世才华流落他乡("绝调过江来")。

全诗表面写琴,实际是借物喻人。通过焦尾琴从险些被烧到成为名琴的经历,表达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也暗含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讽刺。诗人用"差点当柴烧的木头变成名琴"这个生动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和遇到知音的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