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日同年顾书宣招陪座主徐公泛舟红桥归憩天宁精舍看牡丹座主有诗恭次原韵
濛濛柳絮风,淡淡樱桃雨。
孤城迤逦尽,一水沿洄渡。
此都洵繁华,里俗鄙淳素。
桥回彩鹢转,石亚朱栏互。
何期寂莫游,复此陪杖屦。
时来感节物,境往馀诗句。
不到今九年(甲戍初夏随公南归曾过此),依稀记前路。
家家好亭馆,恨不留春住。
有如别故人,临去屡回顾。
勿嗟春向晚,千载犹晨暮。
独喜松柏姿,恍然仙者遇(先生近于仙术有得)。
耆英旧同社,云散星布濩。
兴发偶重来,神清独如故。
涛江不能限,尘土讵能污。
佳景际清和,名花赏修嫭。
将车弟子职,绕膝孙曾趣(时任可父子俱随侍)。
叩道发群蒙,会心归一悟。
哂刘藉糟粕,卑庾工词赋。
白日为公长,苍颜为公驻。
愿从千日醉,愧托十年树。
孤城迤逦尽,一水沿洄渡。
此都洵繁华,里俗鄙淳素。
桥回彩鹢转,石亚朱栏互。
何期寂莫游,复此陪杖屦。
时来感节物,境往馀诗句。
不到今九年(甲戍初夏随公南归曾过此),依稀记前路。
家家好亭馆,恨不留春住。
有如别故人,临去屡回顾。
勿嗟春向晚,千载犹晨暮。
独喜松柏姿,恍然仙者遇(先生近于仙术有得)。
耆英旧同社,云散星布濩。
兴发偶重来,神清独如故。
涛江不能限,尘土讵能污。
佳景际清和,名花赏修嫭。
将车弟子职,绕膝孙曾趣(时任可父子俱随侍)。
叩道发群蒙,会心归一悟。
哂刘藉糟粕,卑庾工词赋。
白日为公长,苍颜为公驻。
愿从千日醉,愧托十年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夏时节,诗人与友人泛舟红桥、赏牡丹的闲适场景,同时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师长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1. 开篇写景,营造氛围:
诗的开头用“濛濛柳絮风,淡淡樱桃雨”勾勒出一幅立夏时节的画面:柳絮随风飘舞,樱桃在细雨中显得更加娇嫩。这两句用叠词“濛濛”“淡淡”营造出一种朦胧柔美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初夏的江南水乡。
2. 游历繁华,感慨世俗:
诗人泛舟游览,看到城市繁华,但觉得当地风俗缺乏淳朴。他用“桥回彩鹢转,石亚朱栏互”描绘了桥梁曲折、彩船穿梭、朱栏交错的景象,展现了热闹的市井生活,但也暗含了对浮华世风的淡淡批评。
3. 回忆往昔,感叹时光:
诗人提到九年前曾随师长路过此地,如今重游,物是人非。他用“家家好亭馆,恨不留春住”比喻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就像春天无法挽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4. 以松柏喻人,赞美师长:
诗人用“独喜松柏姿,恍然仙者遇”赞美师长的品格像松柏一样坚贞,精神如仙人般超脱。他还提到师长晚年钻研仙术,更添几分神秘色彩。
5. 师生情谊,感悟人生:
诗中提到弟子们围绕师长,聆听教诲,感悟人生真谛。诗人认为师长的学问超越了刘伶(以饮酒闻名)和庾信(以文采著称),表达了对师长的崇敬。
6. 结尾祝愿,情深意长:
最后,诗人祝愿师长青春永驻,并希望自己能长久追随。他用“愿从千日醉,愧托十年树”表达了自己愿陪师长畅饮,但惭愧自己成就不高的谦逊之情。
总结:
这首诗以立夏游园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抒发了诗人对师长的敬爱、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比喻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