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端溪砚廿韵示儿①
瑞石出端溪,灵陶琢巳齐。
缁磷开浑沌,清越夺琳圭。
龙尾仙翁棹,羊肝彦士刲。
浴毫轻似染,囚墨腻于瑿。
朏月沉泓北,涔云度岊西。
影寒归黑帝,光鉴比玄妻。
羡起圆如璧,纹回曲似堤。
藏春留琲瓃⑴,敲日响玻瓈。
呵润能欺础,涵星讵照黧。
未央无古瓦,函谷失澄泥。
儿爱莲蓬洗,奴顽竹节携。
研山铭可记,壶岭价应低。
吮笔浆含蚌,祛尘匣斲犀。
谗邪忧吕望,博厚景宣尼。
绮思生松黛,讹音辩彩霓。
寸田丰𥝧稏,勺水跃鲸鲵。
藻翰歌麟趾,勋华借兔蹄。
逝将翔沼凤,幸勿厌家鸡。
巴峤薪当荷,雄池草正萋。
玉蟾徵旧梦,金马拟新题。
缁磷开浑沌,清越夺琳圭。
龙尾仙翁棹,羊肝彦士刲。
浴毫轻似染,囚墨腻于瑿。
朏月沉泓北,涔云度岊西。
影寒归黑帝,光鉴比玄妻。
羡起圆如璧,纹回曲似堤。
藏春留琲瓃⑴,敲日响玻瓈。
呵润能欺础,涵星讵照黧。
未央无古瓦,函谷失澄泥。
儿爱莲蓬洗,奴顽竹节携。
研山铭可记,壶岭价应低。
吮笔浆含蚌,祛尘匣斲犀。
谗邪忧吕望,博厚景宣尼。
绮思生松黛,讹音辩彩霓。
寸田丰𥝧稏,勺水跃鲸鲵。
藻翰歌麟趾,勋华借兔蹄。
逝将翔沼凤,幸勿厌家鸡。
巴峤薪当荷,雄池草正萋。
玉蟾徵旧梦,金马拟新题。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端溪砚台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砚台的精美与实用价值,同时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
诗的开头先介绍端溪砚的来历,说它像一块有灵性的石头,经过精心雕琢变得完美。接着用各种比喻形容砚台的特点:说它像龙尾、羊肝一样珍贵,墨汁在砚台上像被轻轻染上,又像被囚禁一样不会散开。砚台的纹理像月亮沉入水中,云朵飘过山间,黑得发亮,光滑如镜。
中间部分继续赞美砚台的工艺:形状圆润像玉璧,纹路弯曲似河堤。砚台能保存墨汁,敲击时声音清脆。它湿润得能比过石头上的露水,光滑得能映出星星。诗人说这砚台比古代未央宫的瓦片、函谷关的澄泥砚还要好。
后面部分转向对儿子的教导:诗人提到儿子喜欢莲蓬砚,但顽皮地带着竹节砚玩耍。他提醒儿子要记住砚山铭的价值,不要只图便宜。用砚台时要像蚌含珠一样珍惜,保持砚盒像犀牛角一样干净。诗人还告诫儿子要远离谗言,像古代贤人吕望、孔子那样正直。
最后诗人用一系列比喻鼓励儿子:砚台能激发文思,帮助辨别是非。小小的砚田能长出丰硕成果,一勺水能养出大鱼。希望儿子能用这砚台写出好文章,建立功业。他叮嘱儿子不要嫌弃家里的普通砚台(家鸡),要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结尾提到巴山砍柴、雄池草长的景象,暗示要勤奋学习,用这砚台写出新篇章。
全诗把砚台比作各种美好事物,既展示其精美,又通过砚台寄托对儿子的期望:要珍惜文房用具,勤奋学习,保持品德,最终有所成就。诗中充满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教诲,把日常用品写得富有诗意和深意。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