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海宝寺望侍御唐池南(琦)别业因赠

横紫烟光凝上方,人家宛在水中央。
一重一掩肺脯地,某水某丘游钓乡。
忆我频年枉书札,与君连日醉壶觞。
诗瓢不似山人瘦,大雅堂高接盛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如画的山水田园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雅文化的向往。

前四句是风景描写:紫色的烟霞仿佛凝固在远处的山寺上方,朋友的别墅就像漂浮在水中央的仙境。这里山水层层叠叠,每一处都是适合隐居的宝地,每条小溪、每座小山都像童年钓鱼玩耍的故乡般亲切。诗人用"水中央"的比喻,把朋友的家写得像蓬莱仙岛一样美。

后四句转向抒情:诗人说这些年我们经常书信往来("枉书札"是谦称自己写的信),最近更是天天一起喝酒畅谈。我的诗囊("诗瓢"指装诗稿的器具)可比隐士的瘦弱钱袋丰盈得多,因为我们在这座充满盛唐气象的"大雅堂"里,写的都是高雅的诗歌。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拜访写得充满仙气:用"紫烟"渲染神秘感,把别墅比作水中仙境,把山水比作童年乐土。最后通过对比"山人瘦"的寒酸和"大雅堂"的气派,既谦虚又自豪地展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追求。最有趣的是"连日醉壶觞"这句,明明写的是两个酒友天天喝大酒,却被包装成了风雅之事,可见古人劝酒也能劝得很有诗意。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