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带给人的复杂感受,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知音之情。
前两句写诗人被秋天的景物触动,内心涌起无法抑制的愁绪。"节物奚为感"用反问语气,强调秋天景物对人的强烈感染力。"秋怀不自任"则写出愁绪之浓,让人难以承受。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意象展现秋意:清晨的寒意侵入梦境,秋日的肃杀之气反而激发诗兴;风中飘落的枯叶令人心惊,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更显寂寥。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秋天特有的萧瑟氛围。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弹奏一曲悲秋的调子,只有这位李元方秀才才是真正的知音。这里既表现了知音难觅的感慨,也展现了两人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将秋日的物候变化与内心感受巧妙结合,最后落在友情这一永恒主题上,让读者在感受秋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真挚情谊的温暖。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