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

三闾虽已死,郢人独见思。
五月江水深,绕城碧逦迤。
轻舟烂龙鳞,利楫剧鸟飞。
箫鼓骇蛟龟,鹰隼乱旌旗。
争先爱中流,观者被水湄。
漠漠怀沙魂,一去不可追。
千载万岁后,儿女以为嬉。
已矣国无人,终焉莫子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但背后藏着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前四句点明背景:屈原(三闾大夫)虽然早已离世,但人们依然怀念他。五月的江水涨得很深,碧绿的河水绕着城池流淌。这里用平静的江水反衬出人们对屈原绵长的思念。

中间六句生动刻画赛龙舟的场面:龙舟的鳞甲闪闪发光,船桨像飞鸟的翅膀一样迅捷。锣鼓声震天,连水底的蛟龟都被吓到,岸边的旗帜像鹰隼一样飞舞。人们争相在江心竞渡,围观的人群挤满了河岸。这几句用动态的画面和夸张的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比赛的激烈和热闹。

最后六句笔锋一转,情绪从热烈转为深沉:屈原投江的悲壮身影(“怀沙魂”)早已消逝,千年之后,人们却把纪念他的活动变成了娱乐嬉戏。诗人感叹:楚国早已灭亡,再也没人真正理解屈原的忠贞和悲愤了。这里既有对屈原的敬意,也暗含对世人遗忘历史深意的无奈。

全诗的精髓:表面写赛龙舟的热闹,实则借古讽今。诗人通过对比屈原的崇高与后人的娱乐化纪念,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中的精神价值。热闹之下,藏着深沉的孤独与遗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