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命赋二首 其二 典衣行(庚午)
世人无衣常苦寒,我衣兼得谋饔飧。
世人有衣惟恐敝,我衣不得充箧笥。
前年典狐裘,使我忍冻如盘鸠。
去年典罗葛,使我触热犹披褐。
典时容易取时难,未冬先愁雨雪寒。
典时新鲜取时旧,几番出入腰领绉。
衣多钱亦多,吾身虽敝腹易皤。
衣少钱亦少,区区能供几日饱。
将裘赎葛情可怜,将葛赎裘不值钱。
母钱隔岁能生子,人不赎衣衣老矣。
昨日有客千里来,瓮头无酒厨无米。
阿母唤儿勿徘徊,犹可一醉头上钗。
世人有衣惟恐敝,我衣不得充箧笥。
前年典狐裘,使我忍冻如盘鸠。
去年典罗葛,使我触热犹披褐。
典时容易取时难,未冬先愁雨雪寒。
典时新鲜取时旧,几番出入腰领绉。
衣多钱亦多,吾身虽敝腹易皤。
衣少钱亦少,区区能供几日饱。
将裘赎葛情可怜,将葛赎裘不值钱。
母钱隔岁能生子,人不赎衣衣老矣。
昨日有客千里来,瓮头无酒厨无米。
阿母唤儿勿徘徊,犹可一醉头上钗。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穷苦读书人靠典当衣服过日子的辛酸故事,特别真实扎心。
开头就用对比手法:普通人愁没衣服穿,我却靠衣服换饭吃;别人怕衣服穿坏,我却连存衣服的箱子都没有。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主人公穷到只剩身上衣服的窘迫。
接着用具体例子:前年当了狐裘冻成鹌鹑,去年当了夏衣热得穿破袄。把"拆东墙补西墙"的困境写得特别生动——赎衣服时价钱翻倍,衣服还变旧变皱,完全是被当铺坑惨了。
中间算账那段最心酸:衣服多能多换钱吃饱,衣服少就饿肚子。想用冬衣赎夏衣不够钱,反过来也不行,像陷入死循环。这里用"衣服会变老"的拟人写法,暗示人也被生活折磨老了。
最后突然转到待客场景:远方来客却连酒米都没有,老母亲让儿子当掉最后的头钗换酒。这个结尾特别有冲击力,前面已经典当那么多衣服,现在连女性最珍贵的首饰都要拿去换钱,把贫困写到极致了。
全诗就像用手机拍vlog一样记录生活:语言直白但细节丰富,把典当衣服时的纠结、赎回时的无奈、饿肚子的焦虑都拍下来了。最厉害的是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原来古代普通人过日子也像现代人还花呗一样,永远在拆东补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