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白门遇伍三病甚恐其不可复治后闻其强病相送而余已发矣因综计吾二人聚散踪迹作为是诗伍生见之当霍然也

伍郎束发去乡土,挟弹翩翩十三五。
呼卢纵酒百不忧,祇思射杀南山虎。
西泠桥畔与君逢,投鞭一醉春风中。
吴姬压酒香满店,门外垂杨嘶玉骢。
是时方两小,意气绝倾倒。
一为吴门别,君访安期岛。
十年沧海头,朱颜不自保。
嗟嗟翔风翰,堕作穷林鸟。
葛衣索索行市中,双鬓忧来似蓬葆。
道逢南阳刘孝标,慨然为著广绝交。
炎凉世态有如此,我辈岂肯长蓬蒿。
倏忽流光疾如电,耿耿思君抚长剑。
扁舟一度访君门,落花满地无人见。
今秋意外得重逢,谁知君病馀危喘。
得志无身古所伤,况今七尺犹贫贱。
我为因人更远离,望风遥别不胜悲。
闻君力疾犹相送,想见重来惆怅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伍三的朋友从少年意气风发到中年落魄生病的人生故事,字里行间都是真挚的兄弟情谊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 少年侠客梦(开头到"门外垂杨嘶玉骢")
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回忆伍三15岁时的模样:束着头发离开家乡,带着弹弓想当打虎英雄,在赌场喝酒无所畏惧。诗人在杭州西泠桥边遇见他,两人在春风里痛快饮酒,酒店里飘着酒香,门外拴着嘶鸣的骏马。

2. 十年沧桑变("是时方两小"到"双鬓忧来似蓬葆")
十年后再见面,曾经神采飞扬的少年已经落魄:像凤凰变成了林间病鸟,穿着破葛衣在街头游荡,头发像乱草。这里用"朱颜不自保"说青春消逝,用"蓬葆"形容头发凌乱,画面感很强。

3. 世态炎凉叹("道逢南阳刘孝标"到"落花满地无人见")
借用历史人物刘孝标写《广绝交论》的典故,吐槽现实社会人情冷暖。但诗人强调"我们这种人怎会甘心永远落魄",随后笔锋一转,写自己某天乘船去拜访伍三,却只看到满地落花——暗示朋友已搬走,充满物是人非的惆怅。

4. 病中送别情(最后八句)
今年秋天意外重逢,发现伍三病得厉害。诗人心疼地说"古人说'取得功名却丢了健康',何况我们现在既没功名又贫病交加"。最动人的是结尾:诗人要远行,重病的伍三硬撑着来送别,两人都知道下次见面更难了,字里行间都是无声的心酸。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挟弹少年→街头乞丐→病中送别"的对比,展现命运的无常
- "吴姬压酒""垂杨嘶马"等画面充满江南生活气息
- 没有直接说多伤心,但通过"危喘""力疾""惆怅"等词,让读者感受到深厚的友情
- 最后病中相送的场景,比痛哭流涕更有冲击力

就像看一部关于兄弟情的人生微电影,从意气风发的青春,到中年困顿的相惜,普通人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生命中那些走散的朋友、逝去的年华。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