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山别集 其三

神在知几道亦行,存亡进退古今情。
堂堂如此文山辈,要亦人间万古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颂了文天祥(号文山)的高尚品格和永恒精神。

前两句"神在知几道亦行,存亡进退古今情"是说:真正的智慧在于看清时势变化(知几),但即使明白道理也要付诸行动(道亦行)。无论面对生死存亡还是仕途进退,这些选择都体现着古今相通的情怀。

后两句"堂堂如此文山辈,要亦人间万古英"直接赞美:像文天祥这样光明磊落(堂堂)的人物,必将成为流芳百世的英雄。诗人用"万古英"这个说法,强调文天祥的精神超越了时代限制,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歌颂文天祥的忠义,更强调他是在清醒认知现实困境后,依然选择坚守道义。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比单纯的愚忠更震撼人心。诗人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英雄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的选择,更在于选择时的清醒与坚定。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