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狄梁公庙

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
万山勒回之,到此竟倾泻。
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
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閒暇。
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
古祠苍烟根,碧草上屋瓦。
我来春雨馀,瞻叹香火罢。
一读老范碑,顿尘看奔马。
斯文如贯珠,字字光照夜。
整帆更迟留,风正不忍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为纪念唐代名臣狄仁杰(谥号梁公)而作。全诗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赞颂了狄仁杰刚正不阿的品格和力挽狂澜的功绩。

开篇用长江的磅礴气势比喻狄仁杰的刚毅品格——九江之水奔腾向东,却被群山阻挡后更加汹涌澎湃,就像狄仁杰在朝廷直言进谏时毫不畏惧的姿态。"洗日光"的比喻尤为精妙,形容他像正午阳光般光明磊落,从容不迫地匡扶社稷。

中间部分转入现实场景:诗人春雨后拜访古祠,看到碧草爬上屋瓦的沧桑景象,在香火缭绕中诵读范仲淹为狄仁杰写的碑文。"顿尘看奔马"这个动态描写,既暗示碑文内容令人心潮澎湃,又暗喻狄仁杰当年雷厉风行的作风。

结尾处"斯文如贯珠"的比喻,说这些文字像夜明珠般照亮黑暗,既赞美碑文的价值,也暗指狄仁杰的精神永放光芒。最后诗人迟迟不愿离去,连顺风都不忍挂帆启程,表达了对先贤的无限敬仰。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自然伟力与人格力量完美融合——长江的奔涌象征忠臣的赤诚,群山的阻挡暗喻朝堂的阻力,而最终"倾泻"的态势则彰显了正义的力量。这种借景抒怀的手法,让读者既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又能体会到历史人物的精神高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