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俗氛炎郁攸,世燄毒恶来"直接吐槽现实世界:社会风气像炎夏般闷热难受,世间的欲望像毒火一样烧灼人心。这里用"炎郁"和"毒恶"两个强烈意象,把混浊的社会环境写得让人感同身受。
后两句笔锋一转,给出解决方案:想要清凉(暗指心灵清净),就该和孤傲的竹子做朋友;想要隐居避世,就该与仙气飘飘的梅花为伴。这里"孤竹"代表坚韧不拔的品格,"仙梅"象征超凡脱俗的境界,两个意象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洁的象征。
最妙的是作者自注"惮热"二字,点明全诗核心——表面是怕天气热,实际是厌恶世俗社会的"热"(指纷扰与欲望)。这种双关手法让简单的避暑主题升华成了人生选择,把日常生活体验写出了哲理味道。
全诗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吐槽"这破班一天都不想上了,还是归隐田园好",只不过古人说得更文雅含蓄,用竹梅代替了我们常用的"诗和远方"。这种对纯净精神的追求,古今人们的内心其实都是相通的。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