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细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
开篇"幽心怕织绿蘼愁"说女子内心敏感,看到蔓延的绿藤(蘼芜)都会联想到愁绪。但她不沉溺感伤,而是主动约邻居姑娘一起纺纱,用劳动排解忧愁。
接着用两个美丽的画面:暮雨中摇曳的修竹,和春楼上初绽的梅花,展现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两个意象也暗示她像竹一样清高,像梅一样坚韧。
"出山悔浊无根水"是人生感悟:像山泉流到山下变浑浊一样,人离开初心就容易迷失。而"在浪同为不系鸥"则说与其纠结,不如像海鸥一样随遇而安。这两句形成矛盾又统一的心态。
最后两句是她的生活态度:保持简单朴素(涤元韬还简索),不再大喜大悲(删歌哭),也不刻意追求什么(谢钤钩)。"钤钩"指印章和衣钩,代表功名利禄。
全诗通过纺织、竹梅、山水、海鸥等日常意象,展现了一个既敏感又豁达的女性形象。她会在自然中寻找慰藉,用劳动转移愁思,最终达到"简单生活"的智慧,这种古今相通的生活哲学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