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江边黄昏画卷,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最动人的自然之美。
开篇"落日依轻舫"就像电影开场镜头:夕阳温柔地倚靠着小船,水面倒映着天光,船窗仿佛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这里用"依"字把落日拟人化,让整个画面顿时有了温度。
接着镜头转向岸边:"人家多竹筱"写江边民居掩映在竹林中的景象,而"仙宇拥灯幢"则让道观寺庙的灯火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一实一虚,既有烟火气又有仙气,构成奇妙对比。
"塔影青龙寺,涛声白鹤江"是神来之笔。上句写静景——古塔倒影,下句写动景——江涛声响。诗人巧妙地把"青龙""白鹤"这两个充满仙气的意象融入地名,让普通的寺庙和江水顿时有了神话色彩。
最后两句如航拍镜头般拉远:远处九峰山青翠的轮廓在天际绵延,隐约可见成双的山峰。这个"双双"用得极妙,既写实景,又暗含成双成对的美好寓意,给全诗留下余韵。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从近处的船窗、竹林,到中景的寺庙、江水,再到远景的群山,层层推进。诗人用最平常的词语——落日、竹影、涛声、山色,却组合出令人心醉的意境,展现了古人"平淡中见神奇"的审美境界。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