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与访客相遇的闲适场景,充满自然野趣和人情味。
前两句写一位看似落魄的访客,却总爱来钓鱼台找诗人聊天。这里"沉沦者"并非真的指人堕落,而是形容对方不拘小节的生活状态,两人都是远离世俗的闲散之人。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画面勾勒出隐逸生活的美好:抬头看见两只鸟飞过蓝天,低头遇见白发渔翁收网归来。突然一阵雨催熟了枫树和橘树,雨后山间的蕨菜野菜像云朵般疯长。这些意象充满山野气息,枫橘、蕨薇都是隐士常吃的山货,说明诗人安于清贫但充满生机的隐居生活。
最后两句最妙:山花似乎想挽留客人,调皮地粘在行人衣襟上。这里把山花拟人化,其实是诗人含蓄表达对友人的挽留之情。全诗没有直接说"你别走",却通过细雨、山花这些自然景物,温柔地传递出这份情谊。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画的山水画,有远飞的鸟、垂钓的翁、雨后的果蔬、遍地的野花,在这些景物中藏着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志同道合之人的珍视。语言清新自然,读来能闻到雨后泥土和山花的芬芳。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