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友人相聚又即将分别的场景,充满豪迈与感伤交织的复杂情绪。
前四句用"秋高""冀北台""浮云""明月"等意象,勾勒出北方秋夜的开阔景象。诗人似乎在问:这样美好的秋夜何时能再有?像浮云一样远行的友人,何时能像明月一样归来?用自然景物暗喻人生聚散无常。
五六句"莫惜黄金尽,其如绿发摧"最见豪情:黄金散尽不必惋惜,可青春白发却令人无奈。既表现了及时行乐的洒脱,又暗含对时光流逝的焦虑。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今晚若不尽兴痛饮,明天就要在催人启程的鼓角声中各奔东西了。把短暂的欢聚与漫长的离别形成强烈对比,用"鼓角哀"的听觉意象强化了这份伤感。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下的秋夜特写:几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举杯畅饮,既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爽,又带着"明日隔山岳"的忧愁,把人生中那种"聚散两依依"的普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