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拍歌示彬沙弥

尔名虽驱乌,尔职非聚沙。尔心朦胧莲始葩,尔头箬粒形袈裟。

尔程汗漫未及瓜,尔路迥蹑天汉槎。不解拈椎又抡麈,阙一甃鼓惭鸣蛙。

咄哉一拍复一嗟,丰干饶舌非磨牙。咄哉一拍复一嗟,宝幢烂破金绳斜。

佛祖门风却扫地,盍令蔗种抽新芽。尿鬼竞乘篾戾车,玻璃其眼争驰跨。

山魑伎俩何纷拿,日挟布鼓雷门挝。里耳黄华自合辙,郢人《白雪》翻咿哑。

咄哉一拍复一嗟,野心狼子森于麻。咄哉一拍复一嗟,诱人捏目祈空花。

岂不铅刀快一割,比锋终是输镆铘。尔勿镂尘虚岁华,尔勿策蹇当渥洼。

微𡰁之徒缔胶膝,带鼾说梦资喧哗。咄哉一拍复一嗟,山深泽大生龙蛇。

咄哉一拍复一嗟,绝壑正堪尔所家。衣襟鹘臭眉宇俗,居山或恐生烟霞。

尔唯咀嚼寒山茄,尔唯踪迹拚栖霞。百锻千熔意转锐,气冲鱼钥情谽谺。

咄哉一拍复一嗟,制心若挽飞湍艖。咄哉一拍复一嗟,学如习射忘迩遐。

贯虱穿杨信开手,始能一镞连五𧲧。桑门楚楚称兰阇,嗜名何异甘疮痂。

一著身心点蝇粪,岂期白璧含微瑕。咄哉一拍复一嗟,骥还伏枥凤置笯。

日秉牙签理残蠹,百千贝叶知几些。筌茅无涯形有涯,岩深草深双结跏。

瞥地芳春寄流水,囱门斑白成千嗟。咄哉一拍复一嗟,截流勿谓云山遮。

秋江一望生蒹葭,不见夕阳喧暮鸦。

现代解析

这首诗《十拍歌示彬沙弥》是一首充满禅意和训诫意味的作品,作者通过反复的“咄哉一拍复一嗟”来层层递进地表达对修行者的警示和开导。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犀利的语言,揭示修行中的误区,并指引正确的方向。

1. 修行者的误区


诗的开头点出沙弥(小和尚)虽然名义上是出家人,但内心并未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作者用“朦胧莲始葩”形容他心性未明,用“箬粒形袈裟”讽刺他只注重外表形式。接着批评他修行浮于表面,像“汗漫未及瓜”(走了很远却未结果),又像“天汉槎”(乘船登天,不切实际)。

2. 修行路上的干扰


诗中提到“尿鬼”“山魑”等形象,比喻修行中遇到的邪念和外界的诱惑。这些人或事物像“布鼓雷门挝”(在雷门前敲布鼓,虚张声势)一样扰乱心智。作者提醒修行者不要被这些干扰迷惑,否则就像“捏目祈空花”(揉眼睛幻想出空花)一样徒劳。

3. 修行的正确态度


作者强调修行需要脚踏实地,比如“制心若挽飞湍艖”(控制心念像逆流拉船一样艰难),以及“学如习射忘迩遐”(学习射箭要专注,不分远近)。只有经过“百锻千熔”的锤炼,才能达到“贯虱穿杨”(箭术高超,比喻修行精进)的境界。

4. 对虚荣的批判


诗中批评一些僧人“桑门楚楚称兰阇”(外表光鲜却贪图名声),就像“甘疮痂”(嗜好疮痂,比喻迷恋虚名)。这种心态会让“白璧含微瑕”(白玉染上污点),毁掉修行的纯粹性。

5. 修行的终极目标


最后,作者以“秋江蒹葭”“夕阳暮鸦”的意象,暗喻时光易逝、修行紧迫。提醒沙弥不要虚度光阴,要真正放下世俗执念,回归本心,才能达到“绝壑正堪尔所家”(深山幽谷才是修行者的归宿)的境界。

总结:


这首诗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既严厉批评了修行中的浮躁、虚荣和迷失,又指引了专注、坚韧和纯粹的方向。核心思想是:修行不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心性的磨炼;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的沉淀,而非外界的认可。语言生动犀利,比喻贴切,既有禅宗的机锋,也有长者的慈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