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天台隐士

先生高蹈晦岩扉,沐发晞阳远帝晖。
自是鸾皇终瑞世,莫同鱼鸟便忘机。
江凫汎汎随波远,朔雁冥冥避弋归。
他日彤庭如应聘,梦魂休绕故山薇(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仕途的矛盾心态。

前两句写隐士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他住在阳光都难以照进的幽深岩洞,沐浴着山间的晨露,主动避开朝廷的荣华("帝晖"象征权势)。这里用"沐发晞阳"这个充满画面感的细节,把隐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写得清新脱俗。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展现隐士的品格:先说他本可以像凤凰("鸾皇")一样在盛世大展宏图,却不愿像鱼鸟般只顾自己逍遥。接着用江鸭随波、大雁避箭两个比喻,既写隐士像水鸟般自在,又暗含他对险恶世道的警惕——大雁知道躲避猎人的弓箭,隐士也懂得远离政治漩涡。

最后两句透露复杂心理:表面说将来若被朝廷征召("彤庭"指皇宫),请别让思乡之情("故山薇"用伯夷叔齐采薇典故)困扰自己。实际上这种假设恰恰暴露了隐士内心对仕途的抗拒,用"休绕"的否定语气,反而强化了他对山林生活的眷恋。

全诗妙在处处对比:自然与庙堂、自由与束缚、出世与入世,通过这些张力展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精神困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可以但不愿"的洒脱——不是不能建功立业,而是主动选择了更珍贵的心灵自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