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古人在酷暑中寻找清凉的场景,读起来就像一幅热气腾腾的夏日求生图。
开头两句"行道遭三伏,流年当百殃"直接点明时间背景——最热的三伏天,用"百殃"形容暑热带来的种种不适。就像现代人说"这鬼天气真要命"一样直白有力。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热浪中的煎熬:舌头干得尝不出味道(像吃了太多烧烤后味觉迟钝),身体累却热得睡不着(开空调前翻来覆去的我们都有体会)。想找个凉快地方都难(空调房还没发明),想喝口冰水更是奢望(古代版"求一杯奶茶续命")。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就像镜头突然切换到树荫下:"靠着大树坐一会儿,终于蹭到点凉意"。这种瞬间的解脱感特别真实——现代人从烈日下冲进便利店吹空调的快乐,和古人找到树荫的欣喜其实一模一样。
全诗妙在不说一个"热"字,却通过口干舌燥、坐卧不安这些细节让人感同身受。结尾那片刻清凉的描写尤其精妙,就像炎热夏日里突然尝到一口冰西瓜,平凡却珍贵。这种对生活细微体验的捕捉,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会心一笑。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