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寺庙的闲适画面,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情趣。
前两句写寺庙与青山和谐共存,春天里游客络绎不绝。"精蓝"指代寺庙,"同占"二字巧妙表现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游子纷纷"四个字就勾勒出热闹场景,而"春自閒"的"閒"字用得极妙,既写春天本身的悠闲气质,也暗指游人看似忙碌实则享受闲适的状态。
后两句通过对比展现诗人的独特心境。众人忙着求神拜佛时,诗人却独自拄着竹杖漫步松林。"要福乞灵"生动刻画了普通香客的心理,"从尔辈"略带调侃。最后"款松间"的"款"字用得精当,既指轻轻叩击竹杖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与松林亲密交流的悠然自得。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份超然物外的态度。诗人不否定世俗的祈福行为,但更享受与自然独处的宁静。短短四句,既有对众生相的观察,又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高洁志趣,在热闹中写出清幽,在随俗中见出脱俗。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