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
一雨初除蝗,如麻势益豪。
霾霄乱银箭,昏旦听萧骚。
空庐失葺补,墙溜看滔滔。
散帙污渍痕,几案生波涛。
卧阶蚯蚓出,伴榻虾蟆号。
寤寐防圮压,顾步移儿曹。
登楼望山川,巨浸围周遭。
园蔬没行次,狭巷容浮舠。
旱潦互循环,得命争秋毫。
痴念后土乾,哀乐亦已劳。
长阴暗南纪,寒吹栖霜毛。
苍然木叶下,何处归鸿高。
霾霄乱银箭,昏旦听萧骚。
空庐失葺补,墙溜看滔滔。
散帙污渍痕,几案生波涛。
卧阶蚯蚓出,伴榻虾蟆号。
寤寐防圮压,顾步移儿曹。
登楼望山川,巨浸围周遭。
园蔬没行次,狭巷容浮舠。
旱潦互循环,得命争秋毫。
痴念后土乾,哀乐亦已劳。
长阴暗南纪,寒吹栖霜毛。
苍然木叶下,何处归鸿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连绵大雨带来的灾难景象,以及人们在自然灾害中的无奈与挣扎。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细节,展现了水患的可怕和百姓的苦难。
开头写大雨虽然暂时消除了蝗灾,但雨势越来越猛,像银箭一样从昏暗的天空射下,日夜不停。接着描写了破败的房屋:漏雨的屋顶、被水冲垮的墙壁、被浸湿的书本、漂浮的家具,甚至蚯蚓和蛤蟆都跑到了屋里,人们不得不时刻提防房屋倒塌,带着孩子四处躲避。
诗人登高远望,只见洪水包围了山川,菜园被淹没,小巷里竟然可以划船。他感叹旱灾和水灾总是交替出现,百姓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最后,诗人望着阴暗的天空、飘落的树叶和远飞的大雁,流露出对干燥土地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全诗通过暴雨成灾的具体场景,表达了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渺小和无助,也隐含着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诗人用"银箭"比喻雨点,用"波涛"形容屋内的积水,这些形象的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暴雨的猛烈。蛤蟆号叫、蚯蚓爬行等细节,更增添了灾难的真实感和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