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兴 其三

天地虽至大,物力本不多。
惟兹樽节心,为能养天和。
日食数万钱,远闻王与何。
飞走不得逃,高下设网罗。
曾誇鳖重裙,兼诩四足鹅。
风俗近益奢,背峰炙明驼。
俊味罔不登,搜及燕雀窠。
末流心窃忧,讵敢扬厥波。
非有求福心,又岂惧谴诃。
甘受鄙吝名,不敢知其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批评了当时社会上奢侈浪费的风气,表达了作者崇尚节俭的生活态度。

诗的开头说天地虽然广阔,但自然资源其实是有限的。只有懂得节约节制,才能保持自然的和谐。这里用"养天和"来比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接着诗人举了两个反面例子:王与何这两个历史上有名的奢侈之人,他们每天吃饭要花数万钱,到处设网捕捉飞禽走兽。他们夸耀自己吃过珍贵的鳖裙和四足鹅,还把骆驼背上的肉烤来吃,连燕雀窝里的蛋都不放过。

面对这种越来越奢侈的社会风气,诗人说自己内心很忧虑,但不敢公开反对。他表明自己提倡节俭不是为了求福气,也不是怕被责备,宁愿被人说小气,也要坚持节俭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比奢侈和节俭两种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对朴素生活的推崇。诗中列举的那些山珍海味,在今天看来也显得很夸张,这种夸张的描写手法更突出了奢侈行为的荒谬。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