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阴曲

吾爱西河段干木,凛然节槩凌孤竹。
遗风扫地青冢存,汾水千年为谁绿。
水边剑佩锵寒玉,熊车来作江阳牧。
忠梗峨峨一面霜,想像古人今在目。
我叹今人似古人,丝桐为播汾阴曲。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现实的感慨。

前四句写古代贤人段干木:诗人开篇直抒胸臆,说最爱西河的段干木,他的气节比孤竹君(商周时期着名贤人)还要高洁。虽然段干木的时代早已过去,连坟墓都长满青草,但汾河水依然流淌——这里用"为谁绿"的设问,暗示汾水仍在等待像段干木这样的贤者。

中间四句转到现实场景:水边传来佩剑碰撞声(指官员仪仗),新任江阳牧(地方官)乘着熊车到来。这位官员面容严肃刚直,让人仿佛看到古代贤人再现。这里用"寒玉""峨峨"等冷峻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威严正直的官员形象。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感叹现在也有像古人一样正直的人,于是弹奏琴曲(丝桐)来歌颂这种品格。"汾阴曲"既是实指乐曲,也暗含对汾水流域(代指现实社会)正直风气的期待。

全诗巧妙运用古今映照:用段干木的典故衬托现实官员,用千年不变的汾水暗示品格传承的重要性。最后以琴曲作结,余韵悠长,既赞美了当下正直之人,也寄托了对社会风气的美好期望。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