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与友人饮酒时所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豪迈洒脱的情怀。
前两句"六百年中电掣回,东山又见状元来"用夸张的手法说时间飞逝如闪电,六百年转瞬即逝。这里提到的"状元"可能暗指同席的友人季平,将他比作文采斐然的历史名人,也可能是借古喻今,表达对杰出人物的期待。
后两句"平生心醉文丞相,莫问他人借酒杯"直接抒发情感。诗人说他一生最敬佩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文丞相),这里的"心醉"既指对文天祥气节的仰慕,也暗含借酒抒怀之意。最后一句风趣地说:要喝酒就痛快喝,不必向别人借酒杯。既展现了诗人豪放的个性,也暗示要像文天祥那样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
全诗短短四句,将历史感慨、人物追慕和当下饮酒的场景巧妙融合,既有对英雄的崇敬,又有文人聚饮的洒脱。语言通俗却意味深长,展现了传统文人在酒宴中不忘家国情怀的精神特质。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