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时杨清溪为乡先达菊存陈公作种菊图工妙逼真去之六十馀年其五世孙继先乃得之于其仲父有实家盖其家故物也出以示余因题其后以致景仰之意 其四十六 寄邹君浩二绝

法古斋前小丛竹,青梢如发笋如针。
别来无限清秋意,烟雨潇潇已满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秋意的竹林小景,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动人。

前两句"法古斋前小丛竹,青梢如发笋如针"像特写镜头:书斋前的小竹林,青翠的竹梢细如发丝,新生的竹笋尖如细针。这里用两个精妙的比喻,把静态的竹林写得生机勃勃,让人仿佛能触摸到竹叶的柔韧和竹笋的锐利。

后两句"别来无限清秋意,烟雨潇潇已满林"转入抒情。诗人与这片竹林久别重逢,发现当初的小竹林已在烟雨中长得郁郁葱葱。一个"满"字既写竹林之茂盛,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潇潇烟雨为画面蒙上朦胧的诗意,也暗示着诗人睹物思人的淡淡愁绪。

全诗妙在将时间跨度藏在景物变化中:从"小丛竹"到"满林",从"如针"的嫩笋到烟雨中的成林,六十年的光阴就这样在竹子的生长中悄然显现。诗人没有直接抒发对先人的追思,但通过对这片承载记忆的竹林的描绘,那份跨越时空的景仰之情已跃然纸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