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为悼念亡妾而作,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1. 薄命佳人与短暂美好:
- “从来薄命是佳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佳人往往命运多舛,暗示了诗人的亡妾可能遭遇了不幸或短暂的幸福。
- “槿艳殊沤莫认真”:意思是比邻的槿花虽艳,但像浮萍一样虚幻,不要认真认为它们有多么实际的意义。这里用了比喻,暗示佳人的美丽和短暂的美好时光就像槿花和浮萍一样。
2. 归葬与前生之思:
- “归葬稽山终化土”:意思是亡妾死后被安葬在稽山,但最终一切都将化为泥土,生命终将消逝。
- “前生瑶岛本无尘”:诗人认为亡妾或许来自仙境瑶岛,那里没有尘世的烦恼。瑶岛通常象征着仙境和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亡妾前世的美好想象。
3. 悼念之情与人生感慨:
- “可能消领诗中意,何限低回画里身”:诗人感叹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诗中的情感,只能通过画中的形象来缅怀亡妾。低回是指反复吟咏,情感难以自禁。
- “官路多辛头白早,知君不复更寻春”:诗人感叹官场的艰辛,头发早白,但亡妾已经不在,不会再为了春色而四处游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亡妾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悼念亡妾,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无限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既有对亡妾的深情悼念,也有对官场艰辛和生命无常的无奈感慨。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