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冬日公出同杨东川寅丈宿僧舍二首 其一

冬夜宿僧房,萍踪觏帝乡。
松风韵骚屑,窗月照苍凉。
不寐清宵短,论文雅谊长。
谁怜沈伯起,相与慰壶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借宿寺庙的文人雅集场景,充满清幽意境和知音情谊。

前四句写环境:冬夜住在寺庙客房,漂泊的游子来到京城。风吹松树发出沙沙声,月光透过窗户显得格外清冷。这里用"松风""窗月"两个典型意象,配合"骚屑""苍凉"的质感描写,营造出孤寂而高雅的氛围。

后四句写人情:因为与好友畅谈诗文,整夜未眠也不觉得冬夜漫长。最动人的是结尾两句,诗人以东汉学者沈伯起自比(沈曾因家贫无钱买书,靠抄书苦学),说幸好有知己一起饮酒论道,让寒夜变得温暖。这里把文人清贫但精神富足的状态,以及朋友间惺惺相惜的感情写得非常真挚。

全诗妙在将"寒"与"暖"形成对比:外在是松风冷月、清贫寺院,内在却是热烈的思想交流和深厚友谊。这种在简朴环境中追求精神享受的生活态度,正是古代文人雅士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