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恭公挽词二首 其二

重题雁塔岿然存①,朝野难忘三达尊。
不负科名沂国仰,得如风度曲江论。
手持衣钵传公辅,眼见庭花到子孙②。
惆怅廿年东阁感,谁怜寂寞老江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潘文恭公)的作品,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人生感慨。

前四句用"雁塔题名"的典故(唐代进士在雁塔留名的传统),赞美逝者科举成名后始终坚守初心,在朝廷和民间都享有崇高威望。"沂国仰""曲江论"两个比喻,说他的品德像孔子故乡(沂)般令人敬仰,风度堪比唐代名相张九龄(曲江人)。

中间两句写逝者培养了许多优秀官员("衣钵传公辅"),家族也兴旺发达("庭花到子孙"),展现他作为师长和长辈的成功。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联想到自己:二十年前曾在逝者府邸(东阁)受教,如今对方已逝,而自己也成了隐居江村的孤独老人。这里既有对恩师的怀念,也暗含对自己年华老去、抱负未展的感伤。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既歌颂了逝者圆满的一生,又带出诗人自身的落寞,情感真挚而不矫饰。就像我们现代人追悼敬重的长辈时,既会回忆对方的成就,也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容易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