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雨中赏桃花的生动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
前两句"夭桃秾李上河滨,霎霎濛濛湿好春"就像用手机拍下的短视频:河岸边开得正艳的桃花李花(夭桃指娇艳的桃花,秾李是繁盛的李花),在细密春雨中若隐若现(霎霎濛濛形容雨丝纷飞的样子),把整个春天都浸润得湿漉漉的。这里用"湿好春"三个字,把无形的春雨写得可感可触,仿佛能闻到泥土混着花香的湿润气息。
后两句"雨师若借霜威避,东道应知是主人"则来了个俏皮的转折:诗人开玩笑说,要是管下雨的雨神(雨师)能暂时收起寒意(霜威),那作为东道主的桃花就该好好招待客人了。这里把桃花拟人化,想象它是热情的主人,在雨天也要尽力款待来赏花的游客,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与朋友同游的欢快心情。
全诗就像一段春日vlog,既有雨打桃花的实景拍摄,又有诗人幽默的内心独白,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