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暮春重游怡山西禅寺,同家坤、时良、赐琛
初疑梦到前游处。
空阶落红无数。
我叹年衰,花怜春晚,情绪难相诉。
琳宫树古。
问老叶孤根,怎消寒暑。
断碣残碑,籀文藻影尚如故。
池塘柳丝万缕。
谢家人不见,谁念飞絮。
度水钟声,入帘山翠,好带诗魂来去。
纪游写趣。
让三子珉心,琢成佳句。
徙倚忘归,鸟啼天欲暮。
空阶落红无数。
我叹年衰,花怜春晚,情绪难相诉。
琳宫树古。
问老叶孤根,怎消寒暑。
断碣残碑,籀文藻影尚如故。
池塘柳丝万缕。
谢家人不见,谁念飞絮。
度水钟声,入帘山翠,好带诗魂来去。
纪游写趣。
让三子珉心,琢成佳句。
徙倚忘归,鸟啼天欲暮。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节重游西禅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往事的怀念。
上片开头"初疑梦到前游处"就点出重游的恍惚感——眼前的景色熟悉得像是梦境。空台阶上落满花瓣,既是实写春景,也暗示美好事物的凋零。接着用"我叹年衰,花怜春晚"形成巧妙对照:人在感叹自己老了,花也在惋惜春天将尽,人与花都在经历生命的衰退期。古老的寺庙树木、残破的石碑,这些景物都在默默见证着岁月的流逝。
下片写池塘边的柳丝像千万条思绪,但当年同游的友人已不在("谢家人不见"用谢道韫咏絮的典故暗示知音难觅)。这时远处钟声传来,山色映入眼帘,这些景物反而成了激发诗情的媒介。最后写与三位友人共同创作诗词的雅趣,直到天色将晚仍徘徊不舍。结尾"鸟啼天欲暮"用暮色和鸟鸣烘托出淡淡的忧伤。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怅惘:寺庙景物依旧,但人已衰老;柳絮依然飞舞,却无人共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这种时光流逝的伤感,融化在落花、古树、钟声这些具体意象中,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春日里的淡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