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峡关和钱文端公题壁韵
我家皖公山,真面昔曾觏。
持节游西秦,太华雄陕右。
未若兹龙眠,翠泼衣痕皱。
骏马下平川,奔势往而复。
远峰昂然来,觕角距相斗。
屹若冠巨鳌,奇如飞灵鹫。
森竹蟠悬崖,节走蛟龙瘦。
当霤石骨穿,清寒透肌腠。
蹲踞如群羊,叱者鞭其后。
山深长官清,不须严斥堠。
我昔爱九华,兹山奇秀又。
放眼恣大观,毋为丘壑囿。
造化共镌镂,迹占金石寿。
秋风渡江去,高撷岭南秀。
持节游西秦,太华雄陕右。
未若兹龙眠,翠泼衣痕皱。
骏马下平川,奔势往而复。
远峰昂然来,觕角距相斗。
屹若冠巨鳌,奇如飞灵鹫。
森竹蟠悬崖,节走蛟龙瘦。
当霤石骨穿,清寒透肌腠。
蹲踞如群羊,叱者鞭其后。
山深长官清,不须严斥堠。
我昔爱九华,兹山奇秀又。
放眼恣大观,毋为丘壑囿。
造化共镌镂,迹占金石寿。
秋风渡江去,高撷岭南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眼中皖公山和龙眠山的壮丽景色,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热爱。
开头,作者说自己家在皖公山附近,曾亲眼见过它的真面目。后来他去了陕西,见识了华山(太华)的雄伟,但觉得都不如眼前的龙眠山——这里的山色青翠欲滴,像泼墨画一样生动。
接着,他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山势:骏马般奔腾而下,又像回头张望;远处的山峰像昂首挺胸的巨兽,互相角力;有的山形如巨鳌的冠冕,有的像展翅的灵鹫。悬崖上的竹林盘曲如蛟龙,山石嶙峋,寒气透骨,而山间的石头又像一群蹲伏的羊,仿佛有人在后面驱赶它们。
随后,作者感叹这里的山深林密,却不需要严密的守卫(因为自然本身已足够威严)。他曾经喜爱九华山,如今发现龙眠山同样奇秀,于是放眼远眺,尽情欣赏,不被狭隘的视野束缚。
最后,他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认为这样的美景会像金石一样永恒。秋风吹过,他仿佛能跨越江河,去摘取岭南的秀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语言生动,比喻新奇,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深刻观察和热烈情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