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叶十八论诗二章 其二
春蚕抱寸茧,秋萤耀寒芒。
微物亦自爱,安知有八荒?
与子论诗理,令予心低昂。
新妇坐车中,绰约时世妆。
搴帏致窈窕,内志折其刚。
亦有武健士,百战身倔强。
挫以和平气,敛袂走且僵。
得感外旋惑,谓存中已亡。
不见鍊丹客,婴姹交元黄。
太精监内景,百劫任所𢦤。
沈心于九渊,冥极斯骤光。
矞云丽五色,骖凤云中翔。
掌上骊龙珠,灿如明月珰。
下烛人间世,历历辨沧桑。
会于逍遥游,归于无何乡。
不识六合气,何论圣与王?
微物亦自爱,安知有八荒?
与子论诗理,令予心低昂。
新妇坐车中,绰约时世妆。
搴帏致窈窕,内志折其刚。
亦有武健士,百战身倔强。
挫以和平气,敛袂走且僵。
得感外旋惑,谓存中已亡。
不见鍊丹客,婴姹交元黄。
太精监内景,百劫任所𢦤。
沈心于九渊,冥极斯骤光。
矞云丽五色,骖凤云中翔。
掌上骊龙珠,灿如明月珰。
下烛人间世,历历辨沧桑。
会于逍遥游,归于无何乡。
不识六合气,何论圣与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活中的小事物比喻写诗的道理,充满哲学思考又形象生动。
前半部分用春蚕吐丝、萤火虫发光比喻诗歌创作:微小事物也有自己的坚持("微物亦自爱"),不必刻意追求宏大。接着用两个反差鲜明的比喻:新娘看似柔弱却内心坚韧,武士外表强悍却被平和气质折服,说明诗歌不能只看表面,真正的好诗要有内在力量。
中间部分批评两种创作误区:一种是过分追求华丽辞藻("外旋惑"),就像炼丹术士故弄玄虚;另一种是缺乏真性情("谓存中已亡")。诗人主张要像深潜海底采珍珠那样,沉下心来观察生活("沈心于九渊"),灵感自然会像凤凰穿云般闪现。
最后用璀璨的龙珠比喻好诗的标准:既能照亮人间百态("下烛人间世"),又能超脱世俗束缚("会于逍遥游")。结尾的反问强调:如果连眼前的生活都写不透彻,何必空谈圣王大道?全诗把抽象的诗歌理论,转化为春蚕、新娘、龙珠等鲜活的意象,既接地气又有思想深度。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