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失眠者熬过长夜的场景,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月西窗正黑,天色向黎明"交代了时间背景:月亮已经西沉,窗外一片漆黑,但天快要亮了。这里用"正黑"和"向黎明"形成对比,暗示夜将尽而天未明,正是最黑暗难熬的时刻。
后两句"坐数传筹者,沈沈杀五更"生动刻画了失眠者的状态。"传筹者"指古代打更报时的人,"坐数"说明诗人一直坐着数更声,可见彻夜未眠。"沈沈"形容更声沉闷,"杀五更"用"杀"这个强烈的字眼,表达对漫长黑夜的煎熬感,仿佛是在和黑夜搏斗。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失眠感受具象化:通过"数更声"这个动作,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之慢;用"杀"字把黑夜拟人化,突出内心的焦躁。短短20个字,就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那种睁眼到天明的痛苦,以及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孤独感。这种精准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