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和胡韵(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鹦鹉生陇西,群飞恣鸣游。
何意虞罗及,充贡来中州。
金绦縻华屋,云泉谢林丘。
能言实阶祸,吞声亦何求。
主人有隐寇,窃发闻其谋。
感君惠养德,一语思所酬。
惧君不见察,杀身反为尤。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了一只鹦鹉的悲剧故事,暗喻了作者自己被贬官的不平遭遇。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鹦鹉的遭遇(表面故事)
- 这只鹦鹉原本在甘肃山林里自由生活,突然被人捉住献给朝廷,关在华丽的笼子里。它明白"会说话"反而害了自己,现在连叫声都不敢发出。
- 后来它发现主人家里有隐患,想开口提醒报恩,又怕主人不信,反而可能被杀。

2. 诗人的隐喻(深层含义)
- 作者王阳明当时被贬到贵州,就像从山林被抓到笼子里的鹦鹉。他本有治国才能(能言),却因此遭祸。
- "主人有隐寇"可能暗指朝廷内部有问题,他想进谏又怕像鹦鹉一样,忠心反而招来杀身之祸。

3. 全诗的核心矛盾
- 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困境:有才能反而招祸,保持沉默又不甘心,想效忠又怕被误解。
- 最后两句特别沉重,说真话可能被杀,这种"报恩反成罪"的处境,反映了封建官场的险恶。

全诗用鹦鹉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被束缚的痛苦和进退两难的煎熬。看似写鸟,实则写尽了古代忠臣的辛酸。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