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歌

朝来一饱万事足,鼻息齁齁眠正熟。
忽闻剥啄谁叩门,窗外萧萧风动竹。
起寻幽梦不可追,旋破小团敲碎玉。
山东石铫海上来,活火新泉候鱼目。
汤多莫使云脚散,激沸须令面如粥。
嗜好初传陆羽经,品流详载君谟录。
轻身换骨有奇功,一洗尘劳散昏俗⑴。
卢仝七碗吃不得,我今日饮亦五六。
修仁土茗亦时须,格韵卑凡比奴仆。
客来清坐但饮茶,壑源日铸新且馥。
炎方酷热夏日长,曲蘖薰人仍有毒。
古来饮流多丧身,竹林七子俱沉沦。
饮人以狂药,不如茶味真。
君不见古语云,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饮茶歌》以喝茶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茶的清雅与饮酒的狂放之间的差别,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饮酒的反思。

1. 开头的生活场景
诗的开头写作者早上吃饱后睡得正香,突然被敲门声惊醒,窗外风吹竹叶沙沙作响。这种日常场景的描写让人感觉亲切自然,仿佛身临其境。

2. 煮茶的细节
作者起床后开始煮茶,用“山东石铫”(一种煮茶器具)和“活火新泉”(新鲜的水和旺盛的火)来烹茶,还特别提到要注意火候,不能让茶汤煮得太散或太沸。这些细节展现了古人对茶道的讲究,也体现了茶的珍贵和煮茶的艺术性。

3. 茶的文化意义
诗中提到陆羽的《茶经》和“君谟录”(可能指宋代蔡襄的《茶录》),说明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作者认为茶有“轻身换骨”的奇效,能让人摆脱世俗的疲惫和昏沉,显得清新脱俗。

4. 茶与酒的对比
作者提到卢仝(唐代爱茶诗人)的“七碗茶”典故,说自己也能喝五六碗,显示了对茶的喜爱。接着,他批评酒是“狂药”,古来饮酒的人(比如“竹林七贤”)大多因酒误事甚至丧命,而茶则更显清雅真实。这种对比突出了茶的温和与酒的狂放,表达了作者对茶的推崇。

5. 结尾的哲理
最后两句点明,要想真正体会茶的清冷韵味,必须是“眠云卧石人”——即心境淡泊、超脱世俗的人。这既是对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煮茶、品茶的过程,展现了茶的清雅和文化内涵,同时对比了饮酒的弊端,表达了作者对茶的喜爱和对淡泊生活的向往。语言生动,意境清新,让人感受到茶的魅力与古人生活的雅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