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老友吴辨叔的感怀之作,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深沉感慨。
前四句像老友唠家常:我们当年在岐阳(今陕西凤翔)初次相识,转眼四十多年过去。那时你还是个普通百姓,如今已当官戴上官帽;当年衙门里的小吏(可能指作者自己),现在也成了白发老头。短短几句,用"布衣变官服""小吏成老翁"的对比,画出了大半辈子的人生轨迹。
中间四句转入对友人近况的想象:你大概常借酒吟诗来韬光养晦,制定的政令应该惠及百姓吧?这里既有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理解,也暗含对其政绩的肯定。最后两句情绪突然深沉:可惜我们再难穿上彩衣尽孝(暗指父母已逝),望着无边的树林,只觉悲风阵阵。这个结尾把个人感伤升华到对生命无常的喟叹,落叶与悲风的意象让人联想到岁月无情。
全诗就像两个老友久别重逢后的夜话,从青春回忆说到中年境遇,最后落到生命永恒的遗憾上。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字都浸透着真实的人生况味,普通人读来也能感受到那种"我们都老了"的共鸣。特别是最后关于父母、关于衰老的感慨,即便隔了千年,依然能直击现代人的内心。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