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啄木复啄木,汝啄抑何毒。
千株万株端明松,五月六月来清风。
木于汝何恶,朝朝暮暮啄。
劝汝利觜宜少停,戕木之生吾忍听,已有弋者在后亭。
微虫初何识,亦能对以臆。
天子爱元元,宵衣念艰食。
连年值禾饥,穷闾多菜色。
县官急督租,吏饕饥需索。
啄木比刻木,何者为可疾。
木生与民生,何者为当恤。
可弹者不弹,为我谢彼弋。
千株万株端明松,五月六月来清风。
木于汝何恶,朝朝暮暮啄。
劝汝利觜宜少停,戕木之生吾忍听,已有弋者在后亭。
微虫初何识,亦能对以臆。
天子爱元元,宵衣念艰食。
连年值禾饥,穷闾多菜色。
县官急督租,吏饕饥需索。
啄木比刻木,何者为可疾。
木生与民生,何者为当恤。
可弹者不弹,为我谢彼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啄木鸟啄食树木,实则借物喻人,讽刺当时官府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全诗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前八句写啄木鸟的破坏力:它们不停地啄食松树,即使树木没有过错也要遭受摧残。诗人忍不住劝啄木鸟停下,因为后面已经有捕鸟人等着了。这里用啄木鸟比喻贪官污吏,他们就像害虫一样不断压榨百姓。
中间八句笔锋一转,说这些害虫(指官吏)其实也有苦衷。因为皇帝关心百姓温饱,但连年饥荒导致民间困苦,县官急着收租税,底层官吏也饿着肚子要钱。这里揭示了官僚系统层层盘剥的根源——上级施压导致底层变本加厉。
最后六句是核心讽刺:啄木鸟啄树和官吏刻剥百姓,哪个更可恶?树木和百姓的生命,哪个更值得珍惜?诗人尖锐指出:真正该被弹劾的贪官没人管,反而让捕鸟人去抓啄木鸟(暗指只惩治小吏不查大官)。这种"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官场现象,才是最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