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寺

缘涧入溪径,过桥寻石苔。
寺藏村树合,门对水田开。
僧已逃禅去,人犹讲学来。
山林好呵护,惆怅劫余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古寺的宁静与沧桑,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诗人沿着小溪走进山间小路,踏过小桥寻找青苔斑驳的岩石。突然在村边树林掩映处发现寺庙,寺门正对着开阔的水田。这些画面充满山野趣味,用"藏"和"开"两个动词,把寺庙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显得既隐蔽又开阔。

后四句笔锋一转,带出寺庙的现状:僧人早已离开修行之地,但仍有学者来此讲学。最后两句像是诗人的叹息:多好的山林景色啊,可惜只能对着劫后残留的灰烬惆怅。这里的"劫余灰"既可能指战火后的废墟,也可比喻人生挫折后的心境。

全诗妙在把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慨自然结合。寺庙从热闹到荒凉的变化,就像人生起伏的缩影。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小溪、石苔、空寺这些具体景物,让读者自己体会"一切终将逝去"的哲理。特别是"僧逃禅"与"人讲学"的对比,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令人回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