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得庄刺史炘榆林寄书言甘陜盗贼已尽喜而有作

闭门六昼雨如尘,枉却江南乍好春。
只有虫书消永日,愁无蜡屐走西邻。
茅斋伴客餐乾糗,灶屋呼童爆湿薪。
稍喜八行夹远道,早闻盗贼靖三秦。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连绵阴雨中收到远方好友来信的复杂心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困顿的日常
前六句都在描写阴雨天带来的烦闷生活:连续六天大雨让江南春色白白浪费("枉却江南乍好春"),诗人只能靠研究虫蛀的书打发时间("虫书消永日"),想串门却因木屐怕湿不敢出门("愁无蜡屐走西邻")。家里穷得只能用干粮招待客人("餐乾糗"),连烧火都要专门烘烤受潮的柴禾("爆湿薪")。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雨天生活的窘迫。

2. 意外的惊喜
转折出现在"稍喜八行夹远道",突然收到远方(榆林)庄刺史的来信。这里的"八行"指书信(古代信纸通常写八行),"夹远道"形容书信穿越遥远路途而来。这个"稍喜"用得特别妙,说明喜悦冲淡了但没完全消除之前的愁绪。

3. 家国情怀
最后一句道出真正开心的原因:陕西盗贼被平定("盗贼靖三秦")。诗人虽然自己生活困顿,但听到国家安定的消息仍然由衷高兴。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相连的情怀,是古代文人最动人的精神特质。

全诗妙在层层递进:从日常琐碎的烦恼,到收到书信的小确幸,最后升华到对国家大事的关切。诗人用"茅斋伴客""灶屋呼童"等生活化场景,让最后的国家情怀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