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其一 (丁卯)
论学疑植党,著书或谤诽。
陆宣校医方,程子却讲艺。
匪惟保厥身,正以善养气。
痛赵尚笺骚,蒙伪乃注契。
紫阳心更苦,矧复伤五季⑴。
人伦苟不绝,天意必有寄。
方冬木尽脱,生机盖下被。
乱世重吾儒,义长在天地。
哀哉二刘子,冻馁死无畏。
群盗已蜂起,谷食日踊贵。
妻子相去远,教授废陈肄。
刑不威小人,礼不正在位。
虚有建学名,而无弘道计。
方领矩步伦,展转沟壑毙。
后进失师承,攘寇入不义。
伤哉魏玄成,著论为流涕⑵。
陆宣校医方,程子却讲艺。
匪惟保厥身,正以善养气。
痛赵尚笺骚,蒙伪乃注契。
紫阳心更苦,矧复伤五季⑴。
人伦苟不绝,天意必有寄。
方冬木尽脱,生机盖下被。
乱世重吾儒,义长在天地。
哀哉二刘子,冻馁死无畏。
群盗已蜂起,谷食日踊贵。
妻子相去远,教授废陈肄。
刑不威小人,礼不正在位。
虚有建学名,而无弘道计。
方领矩步伦,展转沟壑毙。
后进失师承,攘寇入不义。
伤哉魏玄成,著论为流涕⑵。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遭遇,揭露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困境和社会道德崩坏的现实。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用四位历史名人举例:陆贽研究医书、程颐拒绝讲学、赵岐注解离骚、朱熹研究周易,表面看是学者们各自钻研学问,实则暗示他们在政治压迫下不得不转向"无害领域"保命。诗人点破这不仅是自保,更是坚守气节的方式。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描绘乱世惨状:冬天树木凋零象征社会衰败,但诗人坚信儒家精神永不消亡。接着用"二刘"(可能指刘琨、刘峻等历史人物)冻饿而死的典故,展现学者在物价飞涨、家人离散时的悲惨处境。更讽刺的是,官方虽设立学府却不弘扬正道,导致恪守礼法的读书人最终饿死沟壑。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写严重后果:年轻一代失去导师指引,有些人甚至加入盗匪。诗人借魏征(玄成)著书忧国的典故,表达自己对现状的痛心。全诗通过历史镜像,暗喻当时社会对思想者的迫害、教育的虚设,以及道德沦丧引发的连锁反应,体现了知识分子在黑暗时代的坚守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