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太古斋为刘政卿赋

士有希古者,端居在衡茅。
鸣琴既无谱,酌酒亦用匏。
气淳语言朴,其俗自不浇。
誓将木石俱,永谢时世交。
垂裳可为理,游麟方在郊。
独往思见之,怅然歌有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向往古代质朴生活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简单纯真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

诗中的主角是一位住在简陋茅屋里的读书人("士"),他追求古代圣贤的生活方式。他的生活非常简单:弹琴不需要乐谱(随性而弹),喝酒直接用天然的葫芦瓢(不用精致酒杯)。他的气质淳朴,说话直接,保持着未被世俗污染的纯真本性。

他决心像树木和石头一样保持自然本性,永远远离世俗的社交应酬。"垂裳可为理"用黄帝垂衣而治的典故,暗示这样的生活其实符合上古圣王的治国之道;"游麟方在郊"则用麒麟出现在郊外的祥瑞之兆,比喻这样的人物就像祥瑞一样难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怅然歌唱"有巢氏"(传说中教人筑巢而居的上古圣王),流露出对返璞归真生活的深切渴望。

全诗通过简洁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意象,赞美了不慕虚荣、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在看似平淡的描述中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这种追求内心宁静、远离浮华的精神境界,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