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登高之作

帝都形胜地,屏障惟西山。
香山尤特出,云峰争郁盘。
适当三秋序,万壑纷青丹。
珠玉洒绝壁,锦绣排横峦。
呦呦鹿过涧,栩栩蝶抱兰。
我来亦云屡,此景曾罕观。
登高古所云,舍此于何焉。
额手庆西成,纵目揽全燕。
萸囊与菊酒,例事都可删。
大易数纪九,所重在体乾。
宇内孰最高,君位实次天。
以予渺渺德,重任奚仔肩。
高以下为基,人以情为田。
触景有会心,匪止吟诗篇。

现代解析

这首《香山登高之作》是一首描写北京香山秋景的山水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思。

1. 写景部分:
- 开篇点明香山在北京地形中的特殊地位,用“屏障”“特出”等词突出其雄伟壮观。
- “云峰争郁盘”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峰,仿佛在争奇斗艳,充满动感。
- “万壑纷青丹”展现了秋天香山层林尽染的绚丽色彩,青红交织,美不胜收。
- “珠玉洒绝壁,锦绣排横峦”用比喻的手法,将瀑布比作洒落的珠玉,将山峦比作铺展的锦绣,形象生动。
- “呦呦鹿过涧,栩栩蝶抱兰”则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鹿鸣蝶舞,兰香四溢,仿佛置身仙境。

2. 抒情部分:
- 作者感叹自己虽然多次登临香山,但如此美景却难得一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赞叹。
- “登高古所云,舍此于何焉”点明了登高的传统意义,而香山正是登高望远的绝佳之地。
- “额手庆西成,纵目揽全燕”表达了作者登高后心怀喜悦,放眼远眺,将整个燕地尽收眼底的豪迈之情。
- “萸囊与菊酒,例事都可删”则表明作者不拘泥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更注重内心的感悟。

3. 哲理部分:
- “大易数纪九,所重在体乾”引用《易经》的智慧,强调阳刚之气的的重要性。
- “宇内孰最高,君位实次天”将君王的地位比作仅次于天,暗含对皇权的敬畏。
- “以予渺渺德,重任奚仔肩”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德行的谦逊和对责任的担当。
- “高以下为基,人以情为田”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明高的东西要以低的东西为基础,人的情感是心灵的土壤,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总结: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香山壮丽的秋景,更通过登高望远的体验,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诗中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传统的反思,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