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柳塘

群鸦飞渐少,驱车投山阿。茅屋映棕榈,夕阳影婆娑。

霜枫无片叶,倒挂青青萝。夜深山更幽,门外喧谁何。

天地方流血,得非战鬼多。细听乃人声,县官自催科。

挥鞭凌石齿,俨如雷霆过。孑遗无定魂,相视涕滂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百姓的悲惨生活场景,用白描手法展现了官府催税的残酷现实。

开篇用乌鸦飞散的画面营造荒凉氛围,诗人驾车来到山脚,看到夕阳下的茅屋和棕榈树,看似宁静的乡村图景。接着笔锋一转,用"霜枫无片叶"暗示民生凋敝,而"倒挂青青萝"则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反常景象。

夜深人静时突然传来喧闹声,诗人起初以为是战场亡魂作祟,这个想象既恐怖又合理,侧面反映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现实。当发现是县官带着差役来催税时,讽刺效果达到顶点——活着的官吏比战死的鬼魂更可怕。

最后四句生动刻画了官吏的凶暴:鞭打声如雷轰鸣,吓得幸存的百姓魂飞魄散,只能相对痛哭。这里"孑遗"二字用得精准,既指劫后余生的百姓,又暗示他们像孤儿般无依无靠。

全诗最震撼的是将"天地方流血"的战乱背景与"县官自催科"的现实并列,揭示官府剥削才是比战争更持久的苦难。艺术上善用对比手法(宁静山村与凶暴官吏、战鬼想象与催税现实),语言质朴却力透纸背,堪称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佳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