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待制牡丹咏

谁移洛川花,一日来汝海。
浓淡百般开,风露几番改。
傍栏人自醉,惜剪春有待。
使君方少年,共赏喜我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牡丹盛开的美丽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青春和友情的感慨。

开头两句"谁移洛川花,一日来汝海"用疑问句引出牡丹,说不知是谁把洛阳的名贵牡丹移植到了汝海(今河南汝州一带)。这里用"洛川花"代指牡丹,因为洛阳牡丹自古闻名。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牡丹之美:"浓淡百般开"写牡丹色彩丰富,有深有浅;"风露几番改"说牡丹经历了多次风吹露打依然盛开;"傍栏人自醉"写赏花人沉醉花间;"惜剪春有待"暗含对春光易逝的惋惜。

最后两句转到人事:"使君方少年"指同游的朋友正值青春年华;"共赏喜我在"写朋友相聚赏花的欢乐。诗人通过牡丹之美,既赞美了自然界的生机,也表达了对青春友谊的珍视。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把牡丹的娇艳与人生的美好巧妙结合,既有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又蕴含着对青春时光的留恋,读来令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珍贵。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