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六首 其六十五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木平搬土,石霜泥壁。
洪山断足,仰山作息。
澄翠门下,朝朝入室。
如上所供,并皆诣实。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劳动和修行是分不开的。

前两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核心思想,意思是"一天不干活,一天就没饭吃"。后面列举了几个高僧的劳动场景:木平和尚搬土、石霜和尚抹墙、洪山和尚砍柴、仰山和尚种地。这些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活动,就是普通农活。

最后两句说这些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整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空谈,而在日常劳作。就像澄翠禅师的门下弟子,每天都要干活(朝朝入室)。这些高僧用实际行动证明,扫地砍柴都是修行,踏实劳动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打破人们对修行的幻想——修行不是整天打坐念经,而是要在劳动中磨练心性。就像我们现代人,认真工作、踏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释师观

释师观(一一四三~一二一七),号月林,俗姓黄,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入雪峰山投忠道者出家。年二十四,祝发受戒。谒證老衲于澧州光孝寺,扣可庵然、尤溪印于闽中,又从老衲移住饶州荐福寺。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住平江府蠡口圣因禅院。后历住平江府承天能仁寺、万寿报恩光孝寺、临安府崇孝显亲寺、开山湖州报因佑慈寺、平江府灵岩山崇报寺、临安府西湖澄翠庵、湖州乌回山密严寺。为南岳下十七世,大洪證禅师法嗣。嘉定十年卒,年七十五。有德秀编《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