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邱员外丹(题拟)

五月五日日亭午,独自骑驴入山坞。
来到君家不见君,下驴倚杖叩君户。
惊起山童开山扉,黄犬摇尾衔人衣。
试问先生住何处,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归。
引我池中看钓矶,池中数个白鸥儿,见人惯后痴不飞。
待君归来君未归,却复骑驴下翠微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访友不遇的日常场景,却充满了生活趣味和自然意趣,读来轻松又有画面感。

开篇直接点明时间——端午节的正午,诗人独自骑驴进山寻访友人。一个"独"字既点出诗人随性的性格,也暗示了与友人关系的亲密。到了朋友家却发现人不在,只能倚着拐杖敲门,这个细节特别真实,让人联想到现代人去朋友家串门扑空的场景。

最有趣的是小狗的反应:童子开门时,黄狗熟络地摇尾巴咬衣角,完全不怕生。通过狗的热情反应,侧面反映出诗人是常客,也暗示主人平时好客的性格。当询问友人去向时,童子说一早就进山采紫薇花了,到现在还没回来——这个回答既交代了友人雅致的生活情趣,又为后文埋下伏笔。

诗人被童子引到池塘边看钓鱼台,这里出现了一组灵动的画面:几只白鸥原本怕生,但因为常有人来,现在见到人也不飞走了。这个细节特别妙,既展现了环境的幽静,又通过鸟类的反应暗示友人经常在此垂钓,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结尾处诗人等不到友人,只好骑着驴子下山,"翠微"指青翠的山色,这个离开的镜头与开头的进山形成呼应。全诗就像一组生活短视频,有骑驴赶路的镜头,有敲门等特写,有狗狗的萌态,有白鸥的呆萌,最后是夕阳下骑驴归去的背影。虽然没有见到友人,但通过家中的狗、童子和白鸥,已经让读者感受到这位隐士朋友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一次"跑空"的经历,却让我们看到了唐代文人访友的日常,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这种平淡中见真趣的写法,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