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长期面对山峰静坐修行,却始终未能真正"认识"这座山的奇妙状态。
前两句"十年面山坐,不识此何山"很有意思——明明天天看着山,却说不清这是什么山。这其实是在说修行者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山已经不再是外在的景物,而是与自我融为一体的存在。就像我们天天用手机,反而不会刻意记住它的样子。
后两句"蒲团破几片,山云终日閒"通过两个具体画面展现修行生活:坐破的蒲团说明修行时间之久,而山间悠闲的云朵则暗示修行者心境已如闲云般自在。这种对比特别生动——人静坐不动,云自由飘动,却达到了同样的从容状态。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深远的禅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认识"不是用眼睛看、用脑子记,而是要让事物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母亲熟悉孩子的气息,不需要刻意辨认一样。修行者与山的关系,正是这种超越表面认知的深层默契。